0°

苏轼:人生的三重境界,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

苏轼:人生的三重境界,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

禅,是梵语的音译,意思是“安静的沉思”。参禅,不是佛门中人的专利,也不是艰涩难懂的学问,若能有心修行,便是在红尘里,依然可得禅意。

 

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生就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,他用半生的颠沛流离感悟着人生的真谛,不断突破自己人生中的重重境界。

 

一念之悟,即入佛地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苏轼的人生有着怎样的禅意吧。


苏轼:人生的三重境界,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


曾经,有个急躁的青年请教禅师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,禅师看了看青年,举起手中的茶盏悠悠的说了句:“吃茶去”。

 

当人们的生活滑落谷底的时候,世人往往表现出急躁和焦虑的情绪。此时人们最需要的是静一静心,空一空繁杂的思绪,或许便能柳暗花明,迎来新的转机。

 

公元1079年,苏轼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,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。苏轼在狱中焦急万分,一度悲观的认为自己必死无疑。

 

于是,苏轼和儿子约好,若是哪日朝堂上有处置自己的坏消息,那么就送一条鱼过来作为暗号。

 

哪知有一天儿子有事,托了一位朋友来送饭,这位朋友并不知道送鱼是暗号,于是给苏轼送去一道肥美的鱼肉大餐。

 

苏轼一看,以为自己大限将至,便在极度悲痛焦虑下,写好了给弟弟的诀别诗,然后等待着死神的降临。

 

有时候,悟道离人们很远,远得看不到尽头;有时候,悟道又离人们有近,近得就在人们眼前。

 

苏轼在狱中时,长期处于精神极度压抑状态,一直未能想出脱身之法。眼下结局既知,患得患失之心大为减少,反而让苏轼可以理清思路解决眼前的局面。

 

苏轼想到,自己的诗一定会被呈给皇上,这样可以多耽搁几天时间,利用这个时间差,外面的亲朋故友或许能想到救自己的方法呢。

 

想到这里,苏轼索性放下了心事,该吃吃该喝喝,挺过了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刻。

 

结果正如苏轼所料,他的弟弟苏辙为营救他四处奔走,故旧也多上书为他求情,就连死对头王安石也说了句:“哪有盛世杀才子的道理啊”,一句话救了苏轼的命。

 

其实,苏轼救赎自己的彼岸不过距他一步之遥。有时候,人们只需放下心中无谓的苦恼,霎时间便柳暗花明,天地皆宽。


苏轼:人生的三重境界,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


出狱后的苏轼来到了他新的工作地——黄州。

 

苏轼到了黄州后,用平常心的态度,过随遇而安的生活,这是苏轼人生充满禅意的又一重境界。

 

平常心是一种境界。当苏轼可以在赤壁的月夜里游荡,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散步,在临皋亭里看白云左绕,江水右回的景致,做一个无求人、无事人的时候,便是突破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。

 

其实,苏轼在黄州的生活十分拮据,他没钱买羊肉,便去买价贱如泥的猪肉,然后自己创造发明了一种享誉中华的美味——东坡肉,还洋洋得意的写了篇《猪肉赋》。

 

内心的宁静祥和让苏轼觉得种田也是有乐趣的事情。有朋友送给苏轼一块荒田,苏轼就和家人一起开垦。偶尔兴致来了,苏轼便用小棍敲打着牛角打着拍子和大家一起唱歌。

 

丰收之时,苏轼一下子写了《东坡八首》。有了一颗平常心后,苏轼总能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。

 

苏轼还在坡地上盖了几间房子,取名雪堂。他在雪堂里和朋友谈诗论文,参禅悟道,感悟平常心之下平凡生活的美妙。

 

三千繁华,不外内心平静;万里悟道,终归诗酒田园。


苏轼:人生的三重境界,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


禅意的人生,是让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,静静体会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的万千景致。

 

佛祖在灵山上沾起一朵鲜花,迦叶看到后面露微笑。

 

沾花而笑,是顿悟无言的禅意,这便是人生的第三重意境。

 

此时的无言,并非当初的懵懂,而是阅尽繁华后大彻大悟,从而使人生达到超脱的自然状态。

 

苏轼被贬海南后,便进入了顿悟无言的境界。他说海南“兹游奇绝冠平生”,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
 

宋代的海南在世人的眼中偏远落后,是无人愿往的不毛之地,但在苏轼眼里,海南却山明水秀,冠绝天下。这并非海南变了,而是观察者内心的心境变了。

 

苏轼在海南吃到一种非常鲜美的蚝,于是他赶紧和儿子说:“你千万别让别人知道了海南有这么好吃的美味,不然京城的官员全都跑来跟我抢好吃的可就遭了”。

 

经历了半生颠沛流离的苏轼,终于在顿悟后达到了超脱的状态。世间的一切红尘过往在苏轼心里如过眼烟云,尚且抵不上他所思所念的一道鲜美的蚝。

 


苏轼完全放下了执念,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,他在海南兴办学堂,造福一方,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就是海南人,只是错生在了四川。

 

他早已不在纠结红尘过往,每日只愿对一张琴、一壶酒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,笑看天上云卷云舒。等到春日里,便大笔一挥,写下“春牛春杖,无限春风来海上。便丐春工,染得桃红似肉红。春幡春胜,一阵春风吹酒醒。不似天涯,卷起杨花似雪花。”这般的璀璨诗篇。

 

佛家有云:心即是佛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充满禅意的修,感悟自己的内心,是人生的一种智慧。读懂苏轼,你便放下了烦恼。读懂人生的境界,你便将从万千繁华中走出,超然洒脱,步步生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