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河南,云台山,红石峡)
人总被时代推着匆匆向前赶,为了要生活,为了被认可,为了被别人看见。偶然滑倒在一滩积水前,看见倒影里的自己,已朦胧且陌生,身后晚霞正浓。
PS: 近来没更新公众微信,利用暑期,好好休息调整了一下自己,也反思了很多问题,在此分享几段随笔与照片。
理智与内心
台湾导演杨德昌有一部电影叫《一 一》,十年前做摄影工作室时,经常在雨天,关上灯,泡上咖啡,一个人在摄影棚里打上投影,一遍一遍重复看这部电影。
重复的不是电影,是那些扣人心扉的台词。
电影里NJ说:
以前我爸爸每天都听音乐,我很讨厌他听的音乐 ,
后来,十五岁,我恋爱了 ,
突然之间,所有那些音乐都听懂了 ,
后来她离开了我,音乐却留了下来 。
许多年前,看照片总是以技术的角度,这里不好,那里不好,满眼都是问题。
(云台山,水色)
带了摄影学员后,渐渐发现,每个人看的电影,听的音乐,拍的照片,都藏留了许多内心不能诉说的柔软与秘密。
尽管,还是会有着,这样,那样的问题。
就像《一 一 》这部电影,以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,会觉得这电影画质不好,清晰度不高,剧情缓慢。但这些问题,并不妨碍它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。
形式上的完美,并不代表就一定有触动人心的内容。
以前追特别的风景,现在也反思,摄影亦可以,让那些常不被人注意的风景,重新被看见。
(微山湖一角的鱼塘,航拍)
花很多时间,去关注闪耀的星光时,却发现遇到了麻烦,给自己帮助的,常常是平日里被忽略的人。
现在想,容易被忽略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的内心。
理智上认为应该的,重要的,未必是内心真正欣喜且向往的。
小相机,大世界
前几天,有位摄影初学者,在两款都很不错的相机之间纠结徘徊,一直追问我购买建议。尽管帮他分析了两款相机的技术特点,却还是没能打消他的纠结和疑虑。
人之所以会茫然,疑虑,徘徊不定,并不是路上的标志不清楚,而是因为不知道该去向何方,恐惧焦虑自己选错了路,会失去一些东西。
有时要解决的,不是拥有一个完美的相机,而是清楚的内心。
那些传世的,经典的摄影大师,成就他们的不是手里的相机,而是他们眼里的世界。
但感受,是这个世上最难以被理解的东西,所以人们更热衷谈论他们手里的相机。
有位学员在微信群里说:“对普通人来说,少做艺术考古”,我举双手赞同,应该再加上一句:“多用生命感受艺术”。
少做艺术考古,多用生命感受艺术。
没有一朵云,没有一棵树,是不美丽的,人也是,只是你是否有停下来好好欣赏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