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湖里的劳作 ,山东,微山湖,航拍)
曾经看见,
风景在雪山下,长河大漠的孤烟里;
云端上,星辰大海的向往中;
城市间,璀璨明艳的灯火前。
现在看见,
风景在冰雪时,奔波往复的人群里;
火车上,悲喜流露的眉宇间;
田野中,渔舟稻花蛙声一片。
诗和远方是少年的梦想,
人间烟火是中年的港湾。
随笔作者:@细草穿沙 2019年08月28日
摄影自由谈
李白,与杜甫相机里的风景
一位学员问:为什么你很少拍大风景?
我想了想答:风景不分大小,只在于是否能触动人心。人不同的年龄,不同的生命状态下,看见的风景会有不同。
就像李白和杜甫,两个人我都喜欢。但这两人眼里的世界完全不同,看见的,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命状态。
李白说: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
杜甫说: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
虽然这两句都关系到“颜”,但李白的“颜”是自己的,是我。而杜甫的“颜”是天下的,是无我。
如果李白和杜甫也摄影的话,他们的摄影风格一定截然不同。
李白大概会是风光摄影家,他镜头里能看见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。李白的世界里,多是借景寄情,记录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。
而杜甫会是一个热衷于人文纪实的摄影家,他镜头里大概多是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那样的人间悲欢,众生苦乐。
从风景的形式上来说,飞流直下三千尺,黄河之水天上来,是大风景。而从风景的承载来说: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是更大的风景,这风景是天下苍生。
风景无大小,只是生命状态的呈现。摆脱形式标准的束缚,跟着自己的感受去摄影,照片里就能“看见”人。
照片的标签,是客观上的分类。照片的内容,是灵魂的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