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票房冠军,角落里只看到尺度就错了
现在国内影院票房榜也还停留在《宠爱》,《误杀》这些电影上。
所有国内外上映的、网播的新电影,这六个月里我们从未错过。
比如,这部蝉联韩国双周票房TOP1.的电影,还真值得一看。
打败了宋智孝的悬疑片《侵入者》,从类型和宋智孝的国民度这两点来看,都实属不易。
两周超四千万的票房,让它一举成为了全球影业危机下的一片曙光。
去世的,是他的老朋友安泰洙,年老病重,所以没有太多悲剧氛围,更多是倒是几个老伙计坐在一起叙旧聊天。
安泰洙的老婆蔡花慈(裴宗玉 饰演),身患老年痴呆,意识混淆到已经不知道眼下办的是谁的葬礼。
儿子安郑修从小就患有自闭症,智力等同于10岁孩子。
家里唯一正常的女儿安郑仁,父亲死了都不愿意回来看一眼。
葬礼现场,喝酒的几个老伙计,突然口吐白沫无一幸免。
现场瞬间乱成一锅粥,让本就一地鸡毛的残缺家庭,再起波澜鸡飞狗跳。
经检验,是米酒里掺了农药,一人当场死亡,四人重症入院。
而这一幕,恰好被身在首尔的女儿安郑仁,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。
身为首尔优秀律师,安郑仁看到这一幕必然无法置身事外。
蔡花慈一个痴呆症患者,怎么能有下毒的能力?这事儿一定有蹊跷。
律师的直觉以及亲妈锒铛入狱的危急情况,让她必须亲自揭开这个真相。
而是由真实事件改编,导演朴尚贤拍摄这部影片的灵感就来源于2009年在韩国顺天市一处村庄发生的“马格利米酒毒杀案”。
现在这桩案子,已经无从考证,剧情也不是由此而来,但这个现实且魔幻的背景,确实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不小的戏剧性。
随着案件调查,安郑仁不仅看到了人性的至暗时刻,也颠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律师三观。
安泰洙重男轻女,即便儿子郑修自小患有自闭症,也不容许郑仁多花家里一分钱,拿到首尔大学的推荐信也毫无商量的余地。
妈妈一句“还有弟弟呢”成了压垮郑仁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自杀未果,郑仁连夜出逃。离开了这个家,成就了自己。
二十多年从未踏进家门半步,她也没想到再次相见,竟然是这番景象。
痴呆的妈妈已经认不出女儿,满脑子都是“儿子吃饭了没”。
加上受害者中还有一市之长,于是在警察的严刑逼供之下,蔡花慈承认是自己在酒里掺了农药。
村民对他们家怨声载道,好心去参加葬礼却被下了药,更何况安泰洙曾集资骗钱。
而且,就在郑仁没什么收获,打算打道回府的时候,从后视镜看到有人正在翻墙进入她家,企图拿走什么证据。
在她取证的过程中,不光警方不愿意配合,证据也一再被销毁,这其中必然另有阴谋。
有人对她家不满,取证又层层受到阻碍,不管从动机还是实施上,杀人犯都一定另有他人。
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,那么复杂的人性这才一点点抽丝剥茧的浮现在眼前。
安泰洙是当地一个矿石场的厂长,当时邱仁怀还是他手下挖矿石的工人。
有一天,请来的地质学家告诉安泰洙这山上的矿石基本被挖空了,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,旁边那座山里有金矿。
安泰洙就听信了地质学家的断言,在村里跟很多人筹钱,许诺赚了钱给大家分红。
然而,山都快挖空了,也没见一颗金子,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。
这时候,安泰洙就想最后一搏,干脆走政道,没准儿日后还能扳回一城,于是就叫上邹仁怀一起,打了当时的议员俞英台,逼他签字换安泰洙上去。
但,就连安泰洙也没想到,平时不出声的邹仁怀给他玩儿了一出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,他借着安泰洙的野心上位了。
于是,这才形成了今天邹仁怀一步步登上市长之席的局面。
但如果仅仅是这样,根本不足以发生酒里掺农药的惨剧。
他哪来的矿石场?这就要从头说起了,这几个老伙计还年青的时候都是这家矿石场的工人,勤勤恳恳干了好几十年。
眼看老厂长功成身退,大家都觉得自己有希望接替这个职位。
然而,一则小道消息不胫而走,居然老厂长打算把这把交椅直接“世袭”给自己的儿子任春宇。
大家都不服气,安泰洙就动了歹意,打算悄无声息地弄死任春宇,没了这个人,他才有机会。
于是,这个男人就在几个兄弟地齐心协力之下,“意外溺水而死”,安泰洙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矿石场厂长。
然而,当时的任春宇可并非孤家寡人,他有家有室,老婆正是蔡花慈。
当时蔡花慈正怀着郑仁,一心求死被安泰洙救下,说要赡养这对母女,无处投靠的蔡花慈也就答应下来,这么过了一辈子。
没钱没势的安泰洙,身体每况愈下,有一次邹仁怀来家里探望,提前年轻时的谋杀,正好被门口的蔡花慈听到了。
这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,让她经受了巨大的打击,当下对这几个人恨之入骨。
但是,为什么又会在搜集证据的时候,受到市长、警察的重重阻挠呢?如果真相就是这样,那大可不必。
明面上这一切都跟他毫无利益纠葛,实际上黄雀在后的阴谋他早就开始筹谋了。
之后他又低价收了这块土地,以发展为由计划在这里建一个赌场,项目立项,他又名利双收。
利欲熏心是实锤,但回到这起农药杀人案,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凶手。
影片开始第一幕,黑白色调,一个渐渐沉入水底的男人,预示他的死不是简单的一场意外。
不管是女儿认杀父仇人为爸,还是女人跟杀夫仇人过了一辈子还为他生下一个自闭症的儿子。
而电影,也非常讽刺且克制地将这个难以置信的关系叙述了出来。
尤其蔡花慈跟女儿的关系崩塌与复苏,看得人极为揪心。
郑仁因为亲情失守而离家出走,她却不知道母亲为此内疚了一辈子。
她通过这起案子为童年疗伤的同时,又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非黑即白的处事观念。
当然,影片也从自己的视角为社会弱势群体发声,他们想要翻案有多难?
但也没有让弱势群体成为绝对的好人,这不免更让观众为之动容,世俗和人性到底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?
而最终,在隐藏的角落里那么藏污纳垢的黑暗,也只有善意和美好,才能让其照进一丝光明。
到底该如何辩驳“清白”这件事,可不是两片嘴皮子一碰就能说得清,别等搭上了一辈子才幡然醒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