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维纲这个名字,现在的人可能都不熟悉,但在上世纪30年代,他可是全国人尽皆知的传奇人物。
王维纲1903年生于河北邯郸,没有参加过红军,一直在家乡搞农运。邯郸磁县有个彭城镇,以瓷器闻名,王维纲就带着瓷工们搞罢工,得罪了当地的地主资本家。
地主资本家一边和王维纲谈判,一边暗中通知国民党军来抓人。王维纲正准备发动彭城暴动,但被国民党高桂滋部一个营偷袭,50人的队伍被打散,王维纲等18人被捕。
当地政府知道王维纲是磁县共产党的最大人物,对他下了很多功夫,但王维纲始终咬紧牙关不松口。后经河北省高等法院审判,王维纲被判处死刑,先关押在监狱里。
但让狱友奇怪的是,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“罪犯”,竟然天天戴着镣铐在牢房里练习跳远。很多狱警也都来看新鲜,老远就听见哗啦啦一片响,不知道的还以为牢房里打铁呢。
狱友们问他要干什么?王维纲每次都笑而不语。
其实王维纲的用意也很简单,就是锻炼身体,准备越狱。
王维纲怎么会想到越狱呢?因为在狱中,他认识了一个人,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传奇大盗燕子李三。
在民间的传说中,燕子李三飞檐走壁,无所不能,被捕后,燕子李三也想越狱,但狱警对他看得太紧,没机会。王维纲跟他是狱友,成了好朋友,跟着他学了不少越狱的招数。
王维纲利用上诉的时间差,带着狱友们进行绝食斗争,狱警往牢房里扔牛奶和鸡蛋,都被大家扔了出来。
党组织也在外围进行营救,通过内线,把王维纲带领大家绝食的事在报纸上捅了出来,给国民党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压力。监狱方面挨了上峰的训斥,只好对王维纲提出的要求做出让步。
不过,王维纲在狱中成天“闹事”,被监狱方面视为最大的刺头,经常趁着没人,对王维纲和绝食最积极的燕子李三进行毒打。燕子李三虽然身手不凡,但因受伤太重,没几天就去世了。王维纲苏醒后,对着李三的尸体说:这个仇我一定给你报!
这天,南京司法部长来北平监狱视察,王维纲立刻写了控诉书,把自己的血衣和控诉书都扔了过去。部长问监狱长怎么回事,监狱长不承认,说没那回事,王维纲说:“去把燕子李三的尸体抬出来,看看他是怎么死的!”监狱长这才无话可说。
等王维纲伤好后,继续带着镣铐锻炼身体,等待越狱的机会。
机会果然来了。1936年7月,北平监狱需要维修,监狱把王维纲单独提出来,关到后楼二层最后的一个小牢房里关押。这间牢房窗户紧靠着三楼平台,王维纲发现了生机。
王维纲把自己的计划通过渠道告诉了狱外的党组织,组织同意越狱,并暗中送给王维纲一把钢锉和十块钱法币。王维纲趁狱警不备,就用钢锉锉镣铐。
监狱方面准备对王维纲执行绞刑,就在前一天,王维纲锉断了镣铐,由狱友配合,从窗户钻了出去,跳到了三楼平台。平台隔壁是一家洋行,王维纲平时的锻炼派上了用场,像猫一样翻进洋行的车库里,趁乱逃出。
即将执行死刑的重犯王维纲,竟然光天化日之下逃跑了,国民党当局立刻向全国发出通缉令,重金捉拿。各大报纸也都刊出号外,大幅报道这一越狱奇事,全国都传开了。
1937年5月,王维纲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延安,毛主席、朱德、周恩来都亲自接见,称赞王维纲了不起,是个大英雄,陈赓更是给王维纲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,叫“越狱大王”。
在抗战时期,王维纲主要担任政治工作,担任过晋冀豫区冀豫地委书记、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政委等职。解放战争时期,担任中原野战军二纵政委,二纵司令是大名鼎鼎的陈再道。
按这个级别,如果授衔的话,王维纲至少也得是个中将,但后来因转到地方工作,与军衔失之交臂。
不过,王维纲在建国后的成就也不低,做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,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当年跟燕子李三一起坐牢的日子。
1984年3月21日,王维纲病逝,享年81岁。按照他的遗嘱,骨灰没有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,而是安葬在了位于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,陪伴当年牺牲的老战友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