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°

【舌尖上的桐城】炸肉与火烘肉

你要是地道的桐城人,这两道菜你一定欢喜吃,小时候在老家虽说吃过,但那时候再好的家境也不能三天两头的吃,偶尔吃一回,那炸肉特别是火烘肉吃的时候齿缝里都留有余香,久久不会忘记。

【舌尖上的桐城】炸肉与火烘肉

后来到外地工作,碰到会议、去外地检查工作,也吃到过炸肉,有的地方如六安市,超市也有火烘肉岀售,但都没有小时候在桐城老家吃的炸肉、火烘肉的那种特殊的香气与味道。

少小离家的人,在外乡生活多年,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不少,但不管怎么改,那浓浓的思想之情怎么着也改不掉,特别是节假日,坐上桌子吃饭时,那家乡美食的味道顷刻间就回味岀来:那老母鸡汤泡炒米,鲜鲜的汤,脆松松的炒米,一边泡一边吃进嘴,味道真是好极了;那猪肉烧山粉园子,油乎乎的大块肉,配上吸了肉汤的软筋筋的山粉圆子,要味道有味道,要咬劲有咬劲。炸肉、火烘肉,也是常常回忆起,哈拉子都流下来的两道菜。

我家在过去每月有两次吃荤菜的机会,因为生意人家用了雇员(制药售药的师傅),伙食不能过于清苦,桐城城关吃鱼机会不多,肉是好买的。通常是肉烧生腐,肉烧萝卜。炸肉、火烘肉也偶然做一两次。这种肉都是大块的肉,一口咬下油滋滋,香喷喷,除了茴香炸粉香气,还有另外一种清香。下面就介绍我家独特的炸肉做法:

 

01

炸肉制作

取五花肉半斤,小排半斤。五花肉洗净切成一寸半宽约一厘米厚一块,小排切寸长一段。用生晒的豆制酱油腌制半小时许备用。(过去没有生抽,现在用生抽亦可)

 

【舌尖上的桐城】炸肉与火烘肉

炸粉用籼米加八角茴香、桂皮适量,放锅中文火炒成金黄色,磨成细粉备用。(用时加少许精盐和味精)

按肉与粉二比一的比例,将腌制好的排骨和五花肉混成一起,一块块的裹上炸肉粉。

取新鲜荷叶一张,铺于蒸笼底部,将拌好炸肉粉的肉均匀铺在荷叶上,锅内放适量水,大火开蒸,上气后再小火蒸一小时(蒸的时间长点肉更烂些)。装碗上桌供食用。

【舌尖上的桐城】炸肉与火烘肉

 

02

火烘肉制作 

食材和前期制作同炸肉。

关键是火烘,用桐城人冬天烤火用的火球(或火钵)装上灶台里的炭火,俗称死火,盖上少许热灰,让炭火有裸露部分,撒上干燥的黄豆荚的壳(少量豆杆也可),能冒烟就行。将初制好的(拌过炸肉粉的)肉置筛子上排列好,放在冒烟的火钵上方,使肉能得到烟熏,(切记火不能大,烟不能太浓)。最好在晴天,上面能晒到阳光。

这样下面烟薰上面日晒,薰到肉有点干燥出油时再翻边,直至肉的两边都烟薰到就成。

烟薰好的肉应放在瓷罐里盛装,密封好。吃的时候取制好的火烘肉放在碗里,大锅做饭时放在饭头上蒸,饭好肉也熟了。

这种火烘肉类似土家人的烟薰肉,(土家人的烟薰肉不加拌炸肉粉,都是长条肉悬挂在火的上方,长时间接受烟薰火燎)

上面介绍的火烘肉法是我家的制作法,和别的人家是否一祥,没有比较过。

这种火烘肉吃起来特别的香,既有烟薰的香气,又有日晒的气息,更有香料的香气

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简单,但就这简单的农家木炭火,黄豆荚在城市里还一时难以齐备,我在皖南学着做过两回,因找不到烟薰的材料,只能日晒,吃起来就少了一味。和六安超市里买的差不多。少了这一味,就勾引不起那种思乡爱乡的情怀。

有人说烟薰肉(火烘肉)不可多吃,有致癌的说法,依我看又不是天天吃、经常吃,偶然吃一两回,没有大关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