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°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第一笔房地产交易,出现在西周。

一个名叫矩伯的人用1300亩农用土地向裘卫分两次索取了觐见天子的东西,即价值八十朋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。

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,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,还进行了授田仪式,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。1300 亩地换两块玉,一件鹿皮披肩,一条带花的围裙,当时的土地似乎很不值钱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最早的学区房出现在战国家境一般的,好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,所以有了“孟母三迁”的故事,至今影响深远,孟母不愧为学区房的开创者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最早的房屋自主登记制度出现在西汉,房子多大,自觉上报。除了登记严,买卖也要受限,因此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中介,可追溯到南齐官二代崔慰祖卖自家房产的故事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最牛的开发商,要说唐代温庭筠笔下的一个人物窦乂,堪称现在经商成功的典范,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先是西市秤行之南,有十余亩坳下潜污之地,目曰小海池,为旗亭之内,众秽听聚。又遂求买之。其主不测,又酬钱三万。既获之,于其中立标,悬幡子。绕池设六七铺,制造煎饼及团子。召小儿掷瓦砾,击其幡标,中者以煎饼团子啖。不逾月,两街小儿竟往,计万万,所掷瓦已满池矣。遂经度,造店二十间,当其要害,日收利数千,甚获其要。店今存焉,号为窦家店。

大意就是窦乂花 3 万文买下了一块水洼地,也有人说是粪坑,反正原先是倒放垃圾之类很脏的地方。但是他最终没花多少钱就设计将这个坑填平了,还在这块地皮上盖了二十间门市房,由于这地皮在市区,所以租出去,每天单房租就可以收取几千钱,获利甚多。

由此可见,古人一旦玩起房地产生意,也是玩得非常6。

与现在不同,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,是不允许买卖土地的,1949年宪法明确规定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、买卖、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。”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也就是说,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、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,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房子就这么多,可是人会越来越多呀,这就造成了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小,从194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.5降到1978年的3.6㎡。

改变就此开始。1978 年,邓老首次建议允许私人建房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1979年提出了“土地使用费”的概念。

1980年是中国房地产的元年,中央首次提出住宅商品化政策。深圳特区首先于1982年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。

1984年国务院批准试点城市实行“公有住房补贴出售” 。

1987深圳进行了中国改革开放首次土地的公开拍卖,骆锦星(前)举起 11 号牌,赢得中国土地“第一拍” (以 525 万的价格竞得东晓花园的地皮)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1987年,中国地产真正开始进入商业化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1988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规定,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,正值海南脱离广东省独立成立了海南省,吸引了大批的人下海来到海南淘金。

1991 年,国务院先后批复 24 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。

1992年,邓小平第二次南巡,市场经济确立,房地产开始迅猛发展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1992年房地产价格放开后,许多政府审批权力下放,金融机构开始大量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,土地开发和出让规模迅速扩大,市场开始出现了“房地产过热”。

全国各地数千亿资金蜂拥扑向海口、广西北海、广东惠州等南方沿海城市。总人数不过655.8万的海南岛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。短短三年,房价增长超过4倍。199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同期增长了117%,地方房地产投资普遍增长50%以上,其中海南暴增211%。1992年土地供应面积是1991年及以前全国出让土地总和的11倍。

同时期,许家印、王健林、冯仑和他的5个伙伴、李彬海等人都纷纷嗅到了新的机会,万达、万通、保利、滨江等后来叱咤风云的一众房地产企业纷纷成立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丨海南淘金时的“万通六君子”

1992年土地供应面积是1991年及以前全国出让土地总和的11倍。

1993年,房地产泡沫严重,招致国家开始出手调控。

1993年6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发表讲话,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、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。

1995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。海口的1.3W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%,引发坏账800亿元。于海南有了三大景观“天涯,海角,烂尾楼”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全国房地产硬着陆,全国房产价格纷纷大跌,房地产市场被冰封。

1995年底,房价连续阴跌,无人购房,全国商品房累计空置建筑面积高达5031万平方米。

1996年房地产行业出现全面巨额亏损。

1997年,在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金融市场操纵下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中国房地产行业濒临崩溃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1998年,政府开始救市,全面停止住房分配,实行住房货币化。在新中国坚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分房制度寿终正寝,中国正式进入商品房时代。

1998年中国建设银行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。货币政策进入宽松的轨道。

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,以及当时只需首付2成或零首付,使得购房需求突然爆发:当时有钱的单位纷纷出手,把市面上的现房一抢而光。中国房地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2001年,北京申奥成功、加入WTO使投资投机狂潮涌现继续为房价上涨的高楼添砖加瓦。温州炒房团诞生。

2002年5月,开始实行土地“招拍挂”制度。

03年6月,央行印发“121号文”,严控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、土地储备贷款、个人住房贷等。并且首次推出了二套房提高首付,利率上浮等概念。全国房价应声下跌,上涨势头得到遏制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2003 年,非典全面爆发,中国全国经济影响严重,经济增长率下滑到6.7%。

出于保增长的考虑,在全国地产商的强烈抗议下,住建部发布了“18号文”,此文内容和之前发布的121号文完全相反,将鼓励房地产发展定性为扩大内需,拉动投资增长,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渠道。

于是全国房价止跌反弹,继续上涨,04年同比涨幅达到14.4%。

2005年,在舆论压力下,国务院推出“国八条”。打击炒房,平抑房价,但是效果微弱

2006 年,推出“国六条”。遏制高房价,调控住房结构,加大中小套型比例,对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调整和规范,从而保障房地产住宅产品更加合理。然而再次毫无效果。

2007年,民怨沸腾之下,《关于加强商业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》下发。具体要求:对于贷款的二套房,首付不低于4成,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.1倍,严格控制银行开发贷,项目资本金不达到35%不给放贷。

效果非常显著,一直上涨高烧不退的房价立刻跳水,北上广深这4大一线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地产中介门店倒闭现象,房地产交易量价齐跌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2008年,爆发全球金融危机,房地产行业从降温变成了冰冻,土地流拍、地王退地,整个行业濒临崩盘。

政府开始再度救市,央行调整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为70%,住宅首付两成起。

于是2009年房价止跌回升,全面燃爆,当年房价上涨25%。于是再度民怨沸腾,09年12月,政府推出国四条,2010年1月又提出“国十一条”,始针对二套房进行相应调控,首付不得低于40%,但房价继续上涨。

2010年4月17日,中央连续发文,印发了“国十条”,国十条规定贷款首付比例从20%上调为30%,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%,三套及以上首付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,无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者社保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住房贷款。

效果很显著,全国房价也都有小幅下跌,不过当年8月房价开始止跌。

中国房地产的古今

9月,中央颁布房地产新政,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、部分城市限购房套数、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、囤地捂盘房企将停发股票债券不予贷款等。

2011年1至6月,万科斥资46亿元分别收购武汉、香港、广州等地的10家企业。1月26日,新国八条出台,首套房商业贷款的首付为30%,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60%,贷款利率提至基准利率的1.1倍,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不发放商业贷款。2月起,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,并开始对二三线城市进行限购,开始房产税试点。

2012年,十八大指出,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,3600万套保障房登场,住房信息系统联网。

2013年2月,新国五条出台,3月,国务院办公厅明文规定: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征收20%个人所得税。9月起,全国45个城市共出现总价及单价地王67个,堪称“地王年”。11月20日,国务院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、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。

2014年2月,楼市库存严重,全国近4成银行上浮房贷利率,超1成银行停止二套房贷。

2015,央行降息5次、降准备金3次、营业税5年改2年、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为4成、公积金新政、房贷6.15%直降至4.9%,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和房价快速上涨。

2016年上半年持续降准、降息、降税、降首付,楼市成交高涨。为防止房价过快上涨,9月,北京推出“京八条”,拉开年内最强调控的序幕。

2017年,房地产市场到达新的历史高点。

2018年是房地产周期回归的一年,伴随着棚改货币化进程的放缓,总体市场景气逐步见顶回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