斜杠青年曹操
这丑东西何以雄冠三国
曹操长得不怎么样,故事却多。大概多数人对曹操的认识来自于《三国演义》,因为罗贯中和毛宗岗父子的“演绎”,曹操在这里是彻头彻尾的小人,动辄被称为“曹贼”或“汉贼”。
但罗贯中和毛宗岗终究无法否认曹操的才华,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八回: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。便是说曹操横槊赋诗的。
光看气魄,就高出其他人几个头来。当时曹操意气奋发,欲待率北方壮士与荆襄之师挟余威直下江东,兵强马壮,声势浩大。是日风平浪静,江面上一片寂静,曹操雅兴忽起,要在帅船中杨颖,看题目便知曹操之气魄——“宴长江”。
当夜月明异常,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。曹操,先以酒奠长江,随后满饮三大杯。正笑谈间,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。操问曰;“此鸦缘何夜鸣?”左右答曰:“鸦见月明,疑是天晓,故离树而鸣也。”操又大笑。
当时曹操已醉,乃取槊立于船头上,以酒奠于江中,满饮三爵,横槊谓诸将曰:“我持此槊,破黄巾、擒吕布、灭袁术、收袁绍,深入塞北,直抵辽东,纵横天下: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。今对此景,甚有慷慨。吾当作歌,汝等和之。”歌曰: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: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;何以解忧,惟有杜康。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;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
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;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
明明如月,何时可辍?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!
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;契阔谈宴,心念旧恩。
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;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。
山不厌高,水不厌深: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这便是有名的《短歌行》了。
后来李白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之感慨,也不过是依曹操而发了。
人生虽短,但曹操绝不是畏死之人,反倒是醉酒当歌,慷慨豪迈。可惜古来懂曹操的人,唯有太白与东坡耳!
曹操何以有如此气概才华?
那得从头细说。
前面说了,曹操首先长的不帅。
这很重要么?
重要。
因为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。关于三国的史书,凡是帅哥必有描写,比如诸葛亮“身长八尺,容貌甚伟”,《三国演义》更是说他帅得没边——“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飘飘然有神仙之概。”孙策,大名鼎鼎的孙郎,跟周瑜同为汉末有名的少年英雄和青春偶像,同娶大小二乔。战场情场,一帆风顺。孙策是有名的大帅哥,《三国志》这样描述他:“策为人,美姿颜,好笑语,性阔达听受”。
可见帅得不一般。
然而孙策被仇家刺破脸之后,本不致命,孙郎却说:脸都成这样子了,还能建功立业吗?
大吼一声,创口破裂而死。(《三国志》——吴历曰:策既被创,医言可治,当好自将护,百日勿动。策引镜自照,谓左右曰:“面如此,尚可复建功立事乎?”椎几大奋,创皆分裂,其夜卒。)
至于曹操,没有外貌描写,可见是不帅的。不但不帅,而且是丑。
脸跟建功立业有关系吗?
有,因为那时候就爱以貌取人,才貌出众,就容易受到追捧,更容易成功。
所以,当一个匈奴使者来拜曹操时,曹操自认为长得丑(“形陋甚陋”),无法震慑远国使者(“不足雄远国”),便让崔季珪代替他,他自己给崔扛刀站在旁边。
匈奴使者出去之后,曹操派人问他:你觉得魏王怎么样?
使者答:魏王挺帅的,但他身旁那个捉刀人才是英雄啊。
曹操派人把这个使者砍了。
可见连曹操自己都自惭形秽,很看重相貌的。然而他这种丑东西如何威震三国、雄霸中原的?
才华是其一。而且曹操完全不装,才华流露的都是真情。
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曹操这名字不是原本的名字,曹操原名叫曹吉利,后来觉得不好,改成了曹操,操,是操守、品行之意,所以曹操的字叫孟德。
曹操之才华,能独出机杼。甚至可以说,中国文学如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等,文学之表达基本都没有独立观念与自觉性,直到曹操开始,才建立起一种新文学。
曹操,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,曹丕、曹植,虽然他们是那时候的政治领袖,但他们的作品却没有官僚吐属,也就是不打官腔,皆出于私人情怀。
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在曹操之前,唯有《古诗十九首》有此情怀。
但到了曹操这里,非常明显的表露出了人生独立观念。而且布局形式体裁,内容丰富多彩。
譬如那首《短歌行》,便是直接的现实人生感受而作,大江之上,月明星稀,众将环绕,酒半酣,横槊而深情倾吐,情理融合,感人至深。
绝非一味愁苦之叨念,也非无病之呻吟。
曹操还有一首《薤露行》——
惟汉廿二世,所任诚不良。
沐猴而冠带,知小而谋强。
犹豫不敢断,因狩执君王。
白虹为贯日,己亦先受殃。
贼臣持国柄,杀主灭宇京。
荡覆帝基业,宗庙以燔丧。
播越西迁移,号泣而且行。
对董卓作乱,火烧洛邑,迁都长安,洛阳残破的景象深为痛心。
这种文字很难骗人的,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平定董卓等之乱,实非私欲,至少最初是没夺取政权之心的。他的本心,希望晚年找一个地方,建一个书斋,夏秋读书,春冬打猎,与山野与农妇樵民为伍。
写这首诗的时候,曹操已经是魏王,但你看他文字的身份,仍然是一个普通人的身份,这种心态,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。
古往今来文人能做到的也不多。所以钟嵘说:曹公古直,甚有悲凉之句。垣荣祖说:昔曹操、曹丕上马横槊,下马谈论,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!
曹操不惟文字上,其为人处世,也是具有敢说敢做、豪迈磊落、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。才华横溢却朴实无华、不尚藻饰。
深挚、沉雄。悲凉而叹,却能慷慨而起。
一个人位极人臣,政治声名极隆,却雅爱文学。
这种人古往今来,也没几个。而且是真正的爱,那种乱世里,所谓的“建安七子”,实际上都是托庇于曹操的荫护。
写诗作文,只是曹操才华之一。
也恐怕很少人知道曹操书法之名,也是冠绝当时的。
只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,流传下来的却少。唐代人是见过曹操的书法的,并说:“操书如金花细落,遍地玲珑,荆玉分辉,瑶若璀粲。”
庾肩吾的《书品》中,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,称其“隶墨雄瞻”。张怀瓘在书法评论专著《书断》中称曹操“尤工章草,雄逸绝伦”。
据说,曹操常与书法家钟繇、梁鹄、邯郸淳、韦诞、孙子荆等人切磋书艺外。他尤其喜爱品味梁鹄的字,还曾将专用的五灵丹拿给因向韦诞借读蔡邕《笔法》遭拒而呕血的钟繇。
别人我们或许不熟悉,钟繇却是大名鼎鼎。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是学习卫夫人,卫夫人学的便是钟繇。
我们看看身边为官的,哪一个不是忙于政事公文,有甚者是忙于应酬交际,何曾见过一个如此才情雅致的大官?
除了文学、书法,曹操还擅长音乐,修为极深。兵法更加通彻,别看《三国演义》里总是干不过诸葛亮,实际上诸葛亮军事方面,跟曹操差远了,曹操的兵法著作有《孙子略解》、《兵书接要》《孟德新书》等书。
单以才华,曹操已经秒杀三国,妥妥的斜杠青年。
何况,曹操还有才能。
附曹操诗一首,看看曹操的欢乐和忧愁——
《善哉行》
朝日乐相乐,酣饮不知醉。
悲弦激新声,长笛吹清气。
弦歌感人肠,四坐皆欢悦。
寥寥高堂上,凉风入我室。
持满如不盈,有德者能卒。
君子多苦心,所愁不但一。
慊慊下白屋,吐握不可失。
众宾饱满归,主人苦不悉。
比翼翔云汉,罗者安所羁。
冲静得自然,荣华何足为。
呵!谦和淡静才自在,富贵荣华值征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