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月下旬,北京的春花就开始呼啦呼啦地开放了。
之前写过一篇:最美好的春光就在身边,然而这只是一场盛宴的起始。天光和暖,于是花都如清晨八点半的东三环路上车流一般,拥挤着,热闹着,无问匆忙。它们唯恐落后,怕辜负大好春光。而我就身处于这样的匆忙之中,眼看着身边的花,从花蕾到盛开,再到飘落。我的心里也涌起了许多不安分的蘑菇,它们催促我快些出门拍照,将这样的春光留住。
原本我想,要写一篇《最美好的春光就在身边》之二,继续贴出我家附近的春花,然而不成。就在大约十天里,我见了太多种类,整理照片,倘使要将它们放在一篇文中,怕是一百幅图也不够。于是我还是决定大致划分类群吧。此刻的北京,樱花已约略错过了,桃花和海棠正好,所以,就先说说海棠。(之前也写了法源寺的丁香)
海棠应当归属于蔷薇科苹果属,但城市里栽种的观赏花卉,并无苹果,而是各种海棠。原本我以为,无非是西府海棠、垂丝海棠而已,后来才发现,这里面藏着深不见底的大坑。倘使一位植物分类学爱好者,立志要将城市里的海棠们搞清楚,我会真心钦佩他的勇气。
一度我对海棠近乎放弃了,随它去吧,是什么种类都好。幸而@o阿蒙o @余天一微博 两位依然迎难而上,我得以从他们那里,去了解海棠分类的一鳞半爪。有样学样,他们怎么说,我就怎么去记,这样就好。毕竟,无论是我国古代海棠花及其品种的名实流变,还是如今海棠属几个关键种类学名的考证,以及诸多观赏品种的鉴别,哪一个都是麻烦事。
所以我就姑且贴出一些如今城市里能够见到的海棠花吧。今天没有学术讨论。
先是民间所谓的“西府海棠”——所谓的海棠四品,西府海棠首当其冲,但究竟所谓的西府海棠是什么物种,至今我还抱有疑虑。阿蒙为@物种日历 撰写的文章中,做过一些讨论,详见此处。而近期余天一在邱园查阅标本时,也有一些收获。之前我们误将这个栽培较多的种类,当作了《中国植物志》里所说的“重瓣粉海棠”,如今看来并非如此。似乎应该写作“海棠花”的重瓣品种为宜。反正,是民间所谓的、也是城市里栽种最多的、通常被称为“西府海棠”的这一品种就对了。
“西府海棠”的花蕾粉红色,花开后花瓣内侧近白色,外侧带粉色,花瓣多于5枚,植株枝条直立。此刻若是在北京开车走上一个小时,街边想不看到这样的海棠花都很难,毕竟到处都有栽种。啊,当然您也可以一个小时都堵在晚高峰的三环路上…
重瓣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‘Plena’
重瓣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‘Plena’
重瓣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‘Plena’
重瓣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‘Plena’
重瓣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 ‘Plena’
倘使去所谓的“新景点”元大都遗址海棠花溪,那里栽种的多是此种。当然也有其他,但以数量而论,此种可谓一统天下。游人当然也多,好在花开在树上,而上树的游客毕竟是少数。实则宋庆龄故居中也有一几株硕大的“西府海棠”,只可惜今年故居尚在修缮中,始终停止营业,只好等到明年再去探访了。
春心善变,原本的和暖天气,被一阵降温和细雨打乱。我家门口,海棠花瓣纷纷掉落。从前在书里写海棠,我用的标题便是,艳妆一出更无春,如今花已零落,春光怕也留不下三分了吧。
与所谓的“西俯海棠”齐名,还有垂丝海棠。北京栽种的垂丝海棠不多,不似南方某些地区,我所见的,多是孤单的一两株,至多五六株相聚一处而已。垂丝海棠的花瓣多于5枚,全部是粉红色,花下垂,花梗也带着紫红色。若说“西府海棠”是春日里娇羞的深居少女,垂丝海棠就是舞着裙摆妖娆大方的美女了。至于哪一个更惹人喜爱,这当然是各人有各人的喜好。
最初在北京见到垂丝海棠,是在清华大学的绿园。然而今年春日,我只是在周遭的小区、街边、公园里走动,并未刻意去寻。因非刻意,所以忽而邂逅,反觉得有一点惊艳。在免费的公园里头,远远见了一株小树,花开得粉艳,走过去看,才知道是垂丝海棠。树下有一位大妈坐着,认真看着手机里头的视频。我为花拍照,咔嚓咔嚓,大妈疑惑地抬起头来,不明白这花有什么别致之处。
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
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
垂丝之外,还有花红、楸子和八棱海棠。这几个种类果实较大,秋日里更易认出,反而开花时并不如所谓的“西府海棠”艳丽,花也较稀疏——其实并非花稀疏,而是花叶同放,偏白色的花朵与叶掩映,更显得内敛而不张扬。以上几个种类,花期约略要看花梗与萼的毛被状况、雌蕊的长度等特征,叶的形态也可以辅助参考。但反正若不结合果实,我是难以区分彼此。
我家门外有花红,相隔的小区有楸子。八棱海棠则要去海棠花溪看了,其实与延庆县交界的河北省一带,多有栽种八棱海棠的果园。毕竟可以当作果树,而城市中用以绿化或观赏,这些种类都不及“西府海棠”那般显眼。
花红 Malus asiatica
花红 Malus asiatica
楸子 Malus prunifolia
八棱海棠 Malus × robusta
八棱海棠 Malus × robusta
最令人迷惑的是“北美海棠”。
实则“北美海棠”并不是某一种海棠,而是许多海棠观赏品种的统称。记得我还在读书时,北京就引种了一些品种,只是不似如今这般多样,栽种也并不算广泛。彼时我们就统称之为“北美海棠”,拉丁学名用个杂交的hybrida姑且顶上。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。
我无法容忍带着小朋友去看春花,被如此提问。——这是什么啊?——这是北美海棠。——那这个的呢?——这也是北美海棠。——骗人!它们俩长得一点都不一样!
是啊,花色不同,株型不同,甚至叶片的颜色也有差别,若不加以区分,怕是有点说不过去。但北美海棠的品种着实太多,一来我手中的资料有限,二来总是提不起干劲去仔细分辨,所以年复一年,我就一直把北美海棠的问题搁置了下来。
去年在上海植物园,拍了一些品种,连同标牌,算是大约有一点点接触。今年又把北京常见的几个品种认真拍了,并一一向阿蒙请教。感谢阿蒙老师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,总算我也能稍微理解一点皮毛了。于是现学现卖,将今日里遇见的一些北美海棠品种,分别贴出图来。请
海棠’草原之火’ Malus ‘Prairifire’
如今北京城里栽种最多的“北美海棠”品种。花紫红色,单瓣。叶片(特别是新叶)常带红褐色。整个植株远看就像放久了以后落了灰的紫红色颜料盘,不怎么鲜亮,有点忧郁。
海棠’草原之火’ Malus ‘Prairifire’
海棠’草原之火’ Malus ‘Prairifire’
海棠’草原之火’ Malus ‘Prairifire’
海棠’百夫长’ Malus ‘Centurion’
品种名也翻译作“队长”。花粉色,单瓣,花瓣上隐约可以看出脉纹。北京三元桥的绿地上栽种了几棵,一直不认识,前几天请教阿蒙才知道。印象里二环路边也有,查了旧照片,确实是它。据说粉色花的海棠品种不算多,至少,比紫红色花的要少,所以就努力记一下吧…
海棠’百夫长’ Malus ‘Centurion’
海棠’百夫长’ Malus ‘Centurion’
海棠’百夫长’ Malus ‘Centurion’
海棠’百夫长’ Malus ‘Centurion’
海棠’道格’ Malus ‘Dolgo’
这个是一直困扰我的品种,一直以为是花接近白色的花红啊楸子啊之类的…其实,也是“北美海棠”的品种,您说可气不可气…花白色,单瓣,特别要说的是,花梗上的毛不是太多。东四十条桥那边有一堆,要快去看,估计已经错过了盛花期了吧…
海棠’道格’ Malus ‘Dolgo’
海棠’道格’ Malus ‘Dolgo’
海棠’道格’ Malus ‘Dolgo’
海棠’粉手帕’ Malus ‘Hopa’
小朋友很喜欢和这个品种的海棠合影,小朋友在前,海棠在后。因为,丢,丢,丢手绢儿,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儿…粉红色,单瓣,比草原之火颜色浅,比百夫长颜色深…这,你说多可恨…
海棠’粉手帕’ Malus ‘Hopa’
海棠’红丽’ Malus ‘Red Splendor’
又是个紫红色花的品种。阿蒙教我来着,说,这个品种啊,花色会逐渐变淡,特别是后期,深深浅浅的很好看。紫红色,单瓣,花会渐变色,一嘟噜花序上可能有不同花色的花。叶也常带红褐色。
海棠’红丽’ Malus ‘Red Splendor’
海棠’钻石’ Malus ‘Sparkler’
还是紫红色的品种,所以我之前把好几个紫红色都误当作钻石了,其实不对。钻石是5-10枚花瓣,一枝花序上,通常有单瓣和复瓣两类花。新叶常带红褐色。
海棠’钻石’ Malus ‘Sparkler’
海棠’凯尔斯’ Malus ‘Kelsey’
这是个重瓣的品种,在海棠花溪,我听见俩大妈,路过这个品种时,说,“这也是海棠呀?”“不能吧,长得一点都不像!”啊,我觉得这花也怪里怪气的,重瓣重得都成了花球了。紫红色,重瓣。
海棠’凯尔斯’ Malus ‘Kelsey’
海棠’粉芽’ Malus ‘Pink Spires’
中文名又叫“粉屋顶”。粉色,单瓣,感觉和粉手帕差不多,花梗近无毛,手帕有毛。怎么样,你还好吗?我是已经彻底晕了。这棵粉芽就在我家旁边,隔一条马路,看了它好几年,都不知道名字,这回总算解了心头之恨了…
海棠’粉芽’ Malus ‘Pink Spires’
海棠’露易莎’ Malus ‘Louisa’
我是今年第一次见到垂枝型的“北美海棠”…依然是路过的老太太们,说,“嚯,这长得挺水灵啊!”“这玩意儿啊,它都垂着!”“谁说不是呢!它立不起来,没劲儿!”“垂着好哇,跟门帘子似的。”可惜周围游客太多了,我也没顾上拍个植株照。粉白色,单瓣,花和前面说的所谓“西府海棠”的配色差不多。
海棠’露易莎’ Malus ‘Louisa’
最后总结一下:其实城市里栽种的各种海棠花还是很多的,最常见的,您叫它“西府海棠”也行,叫它“重瓣海棠花”也行,反正就是这个。因为似乎按照《中国植物志》里的拉丁学名记载,所谓的【真】西府海棠,追本溯源,应是海棠花和垂丝海棠的杂交品种,当初从日本带到欧洲,定了拉丁学名。
至于中国古时栽种的“西府海棠”呢?无论怎样算起来,也应当是“海棠花”通过杂交选育而来的。总之,这里面还有很多糊涂账,我期盼着有人尽早将它整理清楚。当然还有很多“北美海棠”的品种,在我家周围并没遇见,所以我也没有贴出。
如果您身在北京,想看海棠花,说不得,还是要去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。这里就快要和玉渊潭相似了——说起在北京看樱花,要去玉渊潭,海棠就去海棠花溪吧。毕竟栽种的数量较多,北美海棠的品种也有一些。至于游客,那是无可避免的,就像逛庙会,人不多,不热闹。我喜爱清静,不喜欢人多之处,所以在海棠花溪,感觉烦躁;但也有人喜爱热闹,如果您恰好爱花,爱热闹,趁着海棠未落尽,快去赏花吧。(以及,以前写过的关于海棠花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含义,请看这里。其中关于海棠品种与图片的对应,可能有少许错误,请注意。)
最后贴一幅图,请大家一起感受海棠花溪人潮汹涌的气势。